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民国时期的造“国民”与造“民族” ——由王(13)

来源:中国民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0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毫无疑问,这种“民族归并”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在政府推动的“民族文化发展建设”后续工作中,各地自然形成的群体文化多样性必然会以“民族”为

毫无疑问,这种“民族归并”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在政府推动的“民族文化发展建设”后续工作中,各地自然形成的群体文化多样性必然会以“民族”为单元进行再整合,从而导致以政府官员和学者归纳出来的各“民族”具代表性的语言和文化形式对本族全体成员进行“文化再造”。王明珂对川西各族“戴头帕”习俗演变的描述,即呈现了这一文化整合在现实社会中复杂多向的生动演变过程,其结果是削弱乃至消灭了传统上各地区和各群体存在的文化多样性。这样的文化演变进程很可能是那些欣赏群体文化多样性,但是积极参与“民族识别”工作的民族学家未曾想到的。不可否认,随着交通通信设施的普及与改善,随着跨地域迁移与就业规模的扩大,群体的文化多样性必然在全球化大潮中逐渐弱化,各族群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发展大趋势。与“民族识别”相联系的各“民族”“文化特征”在固化后会出现怎样的历史走向,政府的“民族文化政策”将如何加以引导,对此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在告别帝制后的民国初年,推动“造国民”是关系到国家如何重构的最重要的任务,而参照西方民族学知识开展的“造民族”工作以及后续的“民族识别”工作,客观上并不利于中华国族的构建。这便是王明珂这篇文章的主题。在傅斯年批评黎光明“造国民”活动的90年后,王明珂的这篇文章再次把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同时出现的“造国民”和“造民族”两个社会运动的政治与社会文化含义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联想到进入21世纪后中国民族关系出现的严峻态势与港台地区出现的认同危机,对于这一学术反思的重要意义,无论怎样肯定都不为过。

回顾傅斯年与黎光明的思路差异,我们也不得不介绍一下黎光明后续的社会与政治活动。他在1946年就任靖化县县长,“建立及巩固国民政府对川康边区的掌控,……直接面对的敌人,则是其势力在此盘根错节的袍哥烟匪头领们。在黎光明就任靖化县长两个多月后,他设宴刺杀本地袍哥头领杜铁樵,自己也在袍哥党徒的报复性攻击中遇害身亡。可以说,从青年时代开始,黎终其一生都在从事‘国民革命’”(王明珂,2019:85-86)。在这些行动中,黎光明肯定十分清醒地预计到自己的命运,他的一生也算是“求仁得仁”。

王明珂指出:

成为“民族”并非近代民族主义及民族国家建构下边疆之人的唯一选择,也并非最好的选择。在20世纪上半叶,“国民”(citizen)与“民族”概念同时进入中国,也随着边疆地理与民族考察而进入中国边疆——造“国民”与建构“民族”同时进行。无论如何,相对于造“国民”,建构“民族”简单得多;经由学术研究与政治安排,一个个“民族”群体被认定、识别而加入国族之中,并以国家之民族政策来弥补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弱势地位。然而在“民族”群体认同中,及以“民族”为单位争取群体在国家内的地位与利益之情况下,常让个人失去其作为“国民”之反思性与行动力;在民族文化与民族宗教之大纛下,更常让民族内的性别、阶级、世代、圣俗间之剥削与不平等被遮掩。看来,近代中国之民族国家建构有一未竟之功,那便是造“国民(或公民)”。(王明珂,2014:30)

当年中国政学界精英们共同走的是一条便捷的道路,也就是造“民族”,以此构建多元一体之中国。而造“国民”的工作,……无疑这是一条艰辛、漫长、曲折却仍必行的道路。(王明珂,2019:94)

近些年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命题被提上日程,彰显出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加快推进“造国民”工作的时代紧迫性。进入21世纪后,在中华大地上“造国民”的“政治任务”仍未完成,以至于在今天,这仍然是中国学者不得不面对和反思的重大议题。

注释:

①2019年4月1日,王明珂在北京大学第七届费孝通纪念讲座做了题为《民族与国民在边疆:以历史语言研究所早期民族考察为例的探讨》的学术演讲,发表在《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2期。

②黎光明于1928年“8月自上海出发,12月再由成都西行,经灌县、汶川、理番、茂县,对于沿途之羌民土民及杂谷人等,均有调查。……次年4月又到松潘,以其地为中心点,四出调查西番及博猡子等之民情风俗,6月初调查结束,返回成都”(王建民,1997:117)。

③许多二十来岁留学归来的年轻学者被聘为新式大学的教授、院长和研究所所长。吴宓就读哈佛大学本科生期间,1919年仅24岁即受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1923年李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仅27岁即受聘为南开大学教授。胡适1917年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资格考试,同年26岁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0年后才答辩正式取得博士学位。吴文藻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次年28岁受聘为燕京大学教授。钱锺书1937年获牛津大学学士学位,次年27岁受聘清华大学教授。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 网址: http://www.zgmszz.cn/qikandaodu/2020/1004/495.html



上一篇:基于“健康中国”视阈的国民体育消费转型研究
下一篇:从肠道健康到国民营养,蒙牛展现大健康战略

中国民商投稿 | 中国民商编辑部| 中国民商版面费 | 中国民商论文发表 | 中国民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民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