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国学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国学典籍阅读笔记(2)

来源:中国民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三、国学或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历史是连续发展不断革新变化的历史,没有过去的历史就没有今天的现实存在。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

三、国学或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历史是连续发展不断革新变化的历史,没有过去的历史就没有今天的现实存在。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民族的历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时讲话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此具有深刻概括性的论述,如分别加以解析,对于中国传统的先进文化,至少可以从中明确认识到:一是传统文化是我们精神命脉的根本,今天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都是由传统发展而来。失去这个根基,国本动摇,人为失准。二是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础。三是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我们今天“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珍贵精神财富。四是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传统文化,没有继承就没有传统,没有继承就没有根基。只有清楚地认识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之后,我们的伟大的复兴之梦,才可以在全民的努力实践创造中得以实现。

四、国学的主要政治道德范畴略释

“国学”的范围与内容广泛而又丰富,如哲学、经济、政治、军事、法律、教育、语言、道德、逻辑、中医、营造、生态、文化、艺术,等等,有五千年的积累,内容博大精深,无论任何国家的传统文化都不可比,是说不完、学不尽的。我们在此只能从社会历史的政治道德方面,综合地提出几点,大略地加以评点,以见其文化深义。

(一)人论

这是将人置于天地之间,为了生存发展必须认清人自身以及由地位发生的关系。

《尚书·泰誓上》:“惟人万物之灵”。

1.人之人性:《尚书·大禹谟》:“人心唯危,道心唯微。”表示人心中有两种“心”。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董仲舒、扬雄主善恶混。告子说:“性无善无不善也。”龚自珍、康有为、严复皆挺告子之说。

人之“人心”是人之本能欲望,由此生出人心的公私、利害,对此如何调解就成了大问题。“道心”是人的智慧、理性,这是人性的本质性的标识。

2.人之性情好恶:荀子云:“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这些性情不承认不行,不加控制也不行,《周易》和老庄、孔孟多有论析。

3.人本:管子:“霸王所始,以人为本。”

人本论衍生为四种关系:

第一,人本论不是神本论。殷人事事尊神。“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礼记·表记)老庄认为,道是“象(事物)帝(神)之先”,能“神鬼神帝”。

第二,人本论不是天本论是民本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周书泰誓》)

第三,人本论不是物本论。人重于物。孔、老对此多有论述。

第四,人本论不是君本论和官本论。在氏族发展中推出联盟首领是为管理协调,后来世袭权力逾大,君临一切,权力异化,成为统治压迫权力。刘向《说苑·君道》和黄宗羲《原君》都表现了对于君本位的批判。刘向说,君是为民行事的:“天之立君也,盖非以为位也。”黄宗羲说:“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4.人才:在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才问题的文字是大量的,遍存于经史子集之中,其实践意义无比重要。人才问题的核心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老子:“善用人者为之下。”

“为国之要,在于进贤退不肖。”(《资治通鉴》卷197,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人尽其才,用其所长:“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此任人之大略也。”(《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事例:燕昭王按受郭隗建议,“堆金买骏骨”,修建赏赐贤能的黄金台,天下风闻,便有苏子、邹衍、乐毅、屈景从外国来投燕,一时国势大盛。

春秋时代,齐国管仲原从公子纠,纠与弟小白争王位。管仲为保小白,曾在路上以箭射过小白。后来小白主国为齐桓公,听鲍叔牙建议不仅免了管仲之罪,还任之为相,使齐国成为霸主。唐代魏征是建成太子的谋臣,建成被废除后,唐太宗相才用了魏征,成为新主之贤能宰相。以上二例都是历史上善用人才的佳话。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 网址: http://www.zgmszz.cn/qikandaodu/2021/0708/649.html



上一篇:毛泽东对传统民本话语体系的变革
下一篇:民视角下春秋战国时期的体育发展考略

中国民商投稿 | 中国民商编辑部| 中国民商版面费 | 中国民商论文发表 | 中国民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民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