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民商》刊物宗旨[05/29]
- · 《中国民商》征稿要求[05/29]
- · 《中国民商》投稿方式[05/29]
- · 《中国民商》收稿方向[05/29]
- · 《中国民商》栏目设置[05/29]
民商论文封面格式(民商论文题目)(4)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总之,只关心教材的核心概念部分即可。如果觉得教材太厚或者内容太难,我来推荐个——司法考试三大本的民法编。都是学习民法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
总之,只关心教材的核心概念部分即可。如果觉得教材太厚或者内容太难,我来推荐个——司法考试三大本的民法编。都是学习民法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比读教材的压力(厚度)少很多哈
1.2法律条文的理解和适用
这是建立在1.1(掌握民法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的,必须!不信你扔本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汇编给从来没学过民法的人试试,看他能不能应对各种奇葩小案例
民法通则和它的配套解释,没事翻一翻。界面非常友好,文字简洁,与总论的逻辑建构一致。物法和债法部分就不用看啦,已经被后来的《合同法》、《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包含。分论部分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也多看看
当然总是读干巴巴的法条多没意思啊~~~当年学民总的时候,老师都是在课上举出他律师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案例,然后叫我们寻找适用的法条来尝试解决。熟练地掌握法律条文,是法律实务工作者的必备技能,即使对于希望从事学术研究的孩纸,更深入的讨论也是建立在对现行法的理解之上的。所以,无论你打算做理论还是做实务,都要具备准确的理解和适用法律条文的能力
推荐几个可能会有用的小方法:
1.读法院报(日报) 上专门登载的真实小案例。自己结合法条分析,看是否与法院的裁判结果一致。链接戳这里:法院报
2 读法院网法学版块的民事研究专题。里面的不少文章都是案件评论的形式,方法同上。链接戳这里:民事研究-法院网
3 读裁判文书网上的民事判决书。收录有全国各级法院的全部判决,搜索案件的重要网站,唯一的缺点是建立不久,早期的案件找不到。(咦~最近好像改版了呢~)链接戳这里:首页 - 裁判文书网
4 法院庭审直播网上的现场直播。还可以顺便巩固民事诉讼法的说。链接戳这里:法院庭审直播网
5 把握好法院或者律所的实习机会。前面的纸上谈兵肯定不够啊,读案卷听庭审做笔录拟判决,这个过程里,你会离真正的民法更近了些
基本上,学到这种程度的民法就算入门了吧。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娴熟的法条适用能力,搞定司法考试的三卷和四卷(民法部分)那是妥妥的。顺便说,拟写判决是个习惯用法律术语来进行规范表达的过程,对四卷高分有“助攻”奇效
step2:进阶篇
目标:法律理论的深入了解和法律思维的逐渐形成
2.1 民法理论初养成
这阶段要选择讲解细致深入的教材,打下的理论基础会更加扎实。通读的话总论、物权、债权、婚姻家庭和继承各一本就好,毕竟教材的内容重复度比较高。遇到争议较大或理解起来有困难的部分,就要查找其他学者的解释
推荐梁彗星的《民法总论》、尹田的《物权法》和崔建远的《合同法》,都是公认的经典教材。如果你喜欢民法的话,看起来根本停不下来那种~~~
感兴趣的民法学者和研究方向,读一读相关论文。大学有一本期刊叫《民商法学》,选取的是发表在各核心期刊上的民商文
因为概念法学的开山鼻祖是德国人,所以拉伦茨、梅迪库斯、萨维尼他们的东西也读一读,法律出版社那套书据说翻译蛮好(当然我还木有读完,努力中~~~)
总之,这是一个在知识广度基本守恒的基础上不断突破知识深度的过程
2.2 民法思维初养成
充分将2.1中积累的法律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甚至加入点自己的灵感,小火花不停冒的感觉~~~
于我大概就是,时常写点下述三种类型的小论文:
1 立法者思维:讨论某个法律制度的设计(毕业论的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解和重构》)或者具体分析某一法律条文
2司法者思维:讨论争议案件的裁判理由和结果(包括社会热点)
3学者思维:讨论某个感兴趣的课题
基本上,学到这个程度就可以参加P大理论深度首屈一指的民商法研究生考试,或者比较从容地站在学术研究的起点上吧(然而千难万险还在后面)。或者是对于参加民法相关实务工作,单纯的专业素养应当合格了
step3:魔鬼篇
论民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民法学者的自我修炼(。。。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不能误人子弟)。现阶段自己也正在努力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升级中,与诸位有志于学术道路的小伙伴共勉
~~~~~~~~更于2016.2.2~~~~~~
评论区里有小伙伴问是不是还没有写完
炼成民法学界“大魔王”的武林秘籍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
其实文章的设定是,完成step2的时候,民法小菜鸟已经“脱胎换骨”,具有较好的专业基础,step3适用且仅适用于有志于从事民法相关理论和实务者。对于实务工作者,这是在真枪实弹中攒经验值的过程,没有相关从业经验的我自然不具备发言权(表示爱莫能助,摊手~)。对于跟我一样想做理论的少年们呢,可能从研究生阶段开始,准确地说面临的已经不再是民法知识的学习问题,而是研究能力的培养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 网址: http://www.zgmszz.cn/zonghexinwen/2022/1209/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