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协同育人 ? 共铸栋梁 | 姚欢庆副教授走进上交

来源:中国民商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编者按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编者按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使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共同职责。长期以来,人民大学坚持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着力点,积极推进与各中学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为实现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

11月27日、29日,我校法学院姚欢庆副教授走进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和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为两所中学400余名师生作“生活中的法律---法律的制度价值”专题讲座。

讲座中,姚欢庆副教授从法律视角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和阐释,同时深刻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对社会的巨大推动作用。他通过列举大量事例让中学生们了解到法律的重要性,不仅帮助大家深度理解和思考有关法律问题,同时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给予在场学子以启迪。

讲座结束后,中学生们踊跃提问,姚欢庆副教授结合专业和人生经历一一解答,得到了在场师生的热烈回应和高度评价。

学子心声

上交附中学子

姚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他用许多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我们明白,法律并不是白纸黑字的枯燥条文,而是有血有肉、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准则。我们学会了更理性地看待社会热点,同时,也会在生活中把诚信付诸实践,为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做出努力。

11月27日,有幸聆听人大法学院姚老师的演讲,对我来说受益匪浅。姚老师留给我以及无数交中学子的是无尽的回味和深思。我不禁想起西塞罗曾经所言:“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上的法。”诚然,法律绝不是什么高悬在法院上的烫金条框。法律构建了社会的秩序,是所有人生活的基石、保障和运行导向。生存在拥有完整法律体系的社会,想必也是我们至高无上的幸福吧。

衢州二中学子

姚老师的讲座让我内心充满了对法学和人大的热爱与追求。当姚老师通过社会总体效益的权衡来解释彭宇案、校内意外受伤事故和损失停留在原地的原则时,我才发现原来法学思考与衡量事件的角度可以从如此深远的层面出发。法学其存在的意义,远不止近切地维护个人的利益,更是关注每一个决断给经济、政治、社会风气等方面带来的改变。法律不仅仅是“私”的,还更是在无形中影响着社会环境。我很感谢姚老师为我们带来的这场精彩讲座,它让我更清晰地发现法律的价值和我对法学的热爱。我认为这场讲座是我追求法学道路上的启蒙。

名师简介

姚欢庆,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中国民商法律网(www.civillaw.com.cn)负责人,中学政治教材选择性必修《法律与生活》主编。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民商法等领域,主要讲授民法总论、民法分论、债法总论、合同法分论、知识产权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课程。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 网址: http://www.zgmszz.cn/zonghexinwen/2020/0807/391.html



上一篇:2018年土地登记代理人《相关法律》模拟试题及
下一篇:重塑国际税收规则的一枚惊雷

中国民商投稿 | 中国民商编辑部| 中国民商版面费 | 中国民商论文发表 | 中国民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民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