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毛泽东对传统民本话语体系的变革(3)

来源:中国民商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最后,共产主义作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意味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其最终目标不在于生产资料,而是实现真正的

最后,共产主义作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主义意味着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其最终目标不在于生产资料,而是实现真正的人。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向人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只有在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的情况下,通过消灭私有制,消除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以及一切阶级对立,才能把人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真正占有人的本质。只有这样,无产阶级才不会由于分工而获得畸形的发展,才不会只有资产阶级的自由而没有无产阶级的自由,才能使每个人进而一切人实现“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这样的共产主义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自唯物史观诞生之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自始至终达到了对其内含的三种逻辑(面向理想的逻辑、面向现实的逻辑、面向革命的逻辑)的科学的统一”②唐正东:《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兼与张奎良先生商榷》,《哲学研究》1994年第8期。。唯物史观的起点是现实的人,而现实的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表现为人的异化和阶级的对立,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扬弃这种异化和消灭这种对立,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共产主义。在这里,唯物史观表现为从人出发、通过人而回归到人的学说,即人既是现实的基础,又是目标和手段。

三、毛泽东以“人民”为核心的话语体系的构建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毛泽东从“现实的人”出发研究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性质、动力、对象等问题,并在继承了传统为国为民的民族精神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民”为核心的“人民当家做主”“为人民服务”的话语体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使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首先,毛泽东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中国社会,并逐渐形成了人民主体的思想。“现实的人”在阶级社会中总是处在一定阶级关系之中的,只有以唯物史观对中国社会进行阶级分析,才能找到中国革命的力量和对象。早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针对胡适提出要从问题入手、少高谈什么主义的观点,李大钊就提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那么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设法使它成为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③《李大钊文集(下)》,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2页。这也就意味着,只有将社会大多数人团结起来,才能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进而解决一个个社会问题。随后李大钊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向青年学生和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通过实际行动来改造中国社会,实现了主义与问题的结合。受到李大钊及其传播的唯物史观的影响,毛泽东深入调查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状况特别是农民运动的状况,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联合力量和对象,逐渐发展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6~1317页。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并团结人民大众取得了革命胜利。因此,人民是革命的主体,也应当是国家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一直得到坚持,使得“人民”始终成为话语体系的核心。

其次,作为话语核心的“人民”实现了个体性与集体性的统一。“人民”就其表达意义而言,一方面要尊重人的个体性以反对封建专制;另一方面要强调民的集体性以反对帝国主义,实现了人民作为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统一。一是要尊重人的个体性。通过人人平等、官兵平等的强调以及民主制度在党内、军内、边区等领域内的实行,每个人的个体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对于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军阀来说非常有力。这种现象在红军队伍里表现得尤其明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这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二是要强调民的集体性。中国传统“民”虽然是集体性概念,但往往十分松散,难以组织起来。在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主义的大旗,弘扬对民族的使命和担当的精神,并积极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理论自觉,获得了民族身份的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在这方面毛泽东经常称赞鲁迅:“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③《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98页。当然,民族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排外主义,而是倡导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展开交流合作,这也是符合共产主义精神的。三是实现了人民作为个体性和集体性的统一。只有尊重每个个体才能使所有个体真正团结起来,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为保障每个个性的自由创造条件,这种理念落实到制度上就是民主集中制,“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3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192页。。

文章来源:《中国民商》 网址: http://www.zgmszz.cn/qikandaodu/2021/0708/648.html



上一篇: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国民商代表团访美侧记
下一篇:国学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国学典籍阅读笔记

中国民商投稿 | 中国民商编辑部| 中国民商版面费 | 中国民商论文发表 | 中国民商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民商》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